close

 

這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年代。

對四、五年級生來說,他們從未想過世界變化如此快速?

對六、七年級生來說,這些叔叔伯伯、嬸嬸阿姨們卻是擋住他們升遷跟出路的人,但是他們的父母不也是其他年輕人眼中的大石頭嗎?

是誰造成爸媽跟兒女、上一輩跟下一代搶工作、搶資源的怪異現象?

都是壽命延長惹的禍?

醫療技術、檢測儀器發達的結果,過去醫治不了的疾病,現在多數能迎刃而解,於是人們愈活愈長,退休的負擔也愈加沈重。

以1968年為例,當時台灣男性平均餘命為65.22歲,女性為70.01歲,全國平均餘命為67.62歲,假設18歲出社會,工作35年退休,平均老後生活不過14.62年,加上農村社會「多子多孫多福氣」的觀念,幾乎不存在退休議題。

現在不是,平均餘命不斷增加,內政部初步預估,去年國人平均餘命增至79.9歲,男性76.7歲,女性83.3歲,加上政府法定退休年齡一直往後延,含51年次以後出生的勞工,都必須到65歲才能請領退休金,讓更多四、五年級生遲遲不敢提前退休。

都是不生孩子惹的禍?

過去三代同堂的場景愈來愈少,少子化後,可以扶養老人的年輕人日益減少,兒女負擔變重,老一輩愈發不敢提早退休。

連行政院人口會報都提出警訊,2016年台灣扶老比將升至18%,首度超過扶幼比。預估到2060年,每10人中有4人是65歲以上老人,其中2人更是超過80歲的老老人。

 

在扶養比方面,每百位工作人口(15-64歲)需負擔的總依賴人口,2012年約為35人(扶養比約35.1%),隨著老化速度增加,推估至2060年將增加為97人,成長約1.8倍。顯示勞動市場工作人口正逐年下降,負擔日益沈重。

都是產業無法升級惹的禍?

過去引以為傲的台灣經濟奇蹟,養育了四、五年級生,現在產業結構丕變,服務業取代製造業,成為職缺最大供應者,當七成工作機會都來自服務業,且不少為低階工作時,部分年輕人只能靠勞力、犧牲休假,才能獲取更多的收入,例如知名連鎖餐廳的服務生,時薪128元,全勤時薪加至138元,一天站立10小時,日薪1380元,要全月無休,才能賺到4萬元。

當老一輩看到兒女前途茫茫時,更加不敢提前退休。

而政府為延緩退休金給付的龐大財務壓力,一方面鼓勵老人繼續工作,延後退休,一方面又得解決青年失業問題。這些問題環環相扣、糾結不清,成為最棘手難解的習題。

年輕人,你的無奈,上一代都知道,但是你的爸媽一定不敢告訴你:孩子,爸爸不敢提前退休,是因為我怕你養不起我,趁我還有工作時,繼續上班,幫你存點錢。

其實,這並非台灣才有的現象,成熟國家都面臨同樣問題。或許,我們只能阿Q地寄望像《侏羅紀公園》的經典台詞──生命會自己找出路,期許每個世代都能找到新的出口。

註一:「扶幼比」:14歲以下幼年人口占15至64歲人口之比重。

註二:「扶老比」: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15至64歲人口之比重。

 

引用遠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aano1 的頭像
    haano1

    佳興成長營

    haano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